《多空操作秘笈》這本書,奠定了我的趨勢架構。股市中大家總想搞懂趨勢,看了眾多複雜的技術分析後,我覺得多空作者史丹‧溫斯坦的方法最簡單,他用一條30週均線將趨勢分成四階段,一眼就能看出多空,初學者也容易理解。正如科斯托蘭尼說的:「真正有用的股票知識,是那些當大家忘記所有細節後留下來的東西。」 這本書是我讀到的技術分析裡最好理解的,同時裡面有許多技術分析的基本技巧,能啟發許多的策略思考,下面就來說說我在書裡看到的一些東西。
A.四階段
史丹‧溫斯坦看的是週線圖,他用30週均線將股票分成四個階段,分別是:
1.均線走平的階段一:打底
2.股價在30週均線上方的階段二:上漲(多頭)
3.上漲力道趨緩均線再度走平的階段三:頭部
4.股價在30週均線下方的階段四:下跌(空頭)
史丹用的均線是加權移動平均(EMA),相較於簡單移動平均(SMA),加權移動平均對近期資料較敏感。
▲四階段圖:圖是我用某段時間的加權指數畫的,史丹的方法在台股上也可參考。
B.相對強度
史丹提到了一個叫做”相對強度”的指標,相對強度(RS)簡單來說就是個股相對於大盤是強勢還是弱勢,白話一點就是股票有沒有漲得比大盤多,作者認為作多要找漲幅比大盤強勢的股票才有優勢,作空則要找比大盤弱勢的股票空。
▲圖中紅線是大盤指數,台積電這年漲幅超過大盤,相對強度較強。 (圖片來源:Histock)
C.進場時機
書中提供了幾個進場的架構,簡單來說作多要買從階段1進入階段2的股票,作空則要賣從階段3進入階段4的股票。細節可以參考圖中的A點。
▲A點股價強勢突破30週均線,是進場點,作者提到突破時伴隨成交量大增比較有效。
D.賣出時機
進場之後,作者會隨著行情發展,設置追蹤型停止賣出(移動出場)的價格,保留更多獲利的機會。例如下圖:買進後漲到A點,再回檔到B點止跌後,可以利用相對的低點B或30週均線C點當移動出場點,隨著價格漲到D.F.H,也把出場點逐步調高到E.G.I,簡單來說就是跌破30週均線或相對低點出場。
▲這是台股某支股票線型,E點有短暫跌破30週均線,但不久就止跌了。
E.由林而樹(先看大盤)
準備進場買股票時,應該先著眼於較大的問題:整體市場表現如何。
舉例來說,台灣的整體市場就是加權指數(大盤),當大盤走空,代表市場上的股票多數表現不好,這時候要找到多頭的股票機率就比較低。
看完大盤之後,再看看哪類股票技術面比大盤強,最後再從中找出最強的股票。強弱比較都是用股票相對於大盤的相對強度來看。
作多:大盤(階段2)→類股(強勢)→個股(強勢)
F.辨識市場多空
史丹‧溫斯坦會利用一些長期指標來辨識整體市場的多空。例如:
大盤指數
將大盤同樣用30週均線分四階段,區別整體市場多空趨勢。ex:看台灣市場的加權指數。
動量指數
騰落線的200日移動平均線,台股的看盤軟體上大多沒有,有心可以自己計算。
國際指數
就像做台股會看美股道瓊的走勢一樣,國際之間的經濟是連動的,作者也建議辨別市場趨勢時可以多參考其他國家的指數。
價息比率
價息比率=股價/股利,價息比高代表股價較貴,價息比低代表股價較便宜。台灣股票比較少用價息比,但是我們可以用整體大盤殖利率的倒數來看,因為殖利率=股利/股價,殖利率的倒數就是價息比。
G.操作週期
我覺得買進股票前,先設定操作週期非常重要。剛開始投資股票時,我因為沒明確設定自己的操作週期,常常買了一下就賣,頻繁地進進出出,只賺了5~8%,卻錯過真正上漲的大波段。股票不會今天買明天就漲,就算明天馬上漲也不會一天就漲完,大波段的獲利需要時間醞釀,拉長買賣週期才能給股票足夠的時間發展。作者自己的投資期間是12個月,他認為操作週期:短期約1~6週,中期約1.5~4個月,長期約4~12個月。
最後來看看作者給散戶操作的建議:
“對於散戶投資人而言,遵循投資途徑(長期)獲取豐厚利潤是較容易的,付出較少時間,較少技巧,情緒上也會比較輕鬆。”
“每天進出通常會掩蔽市場真正的趨勢。你會錯把短期波動視為主要趨勢。”
"以上內容僅供學習交流,投資人需自負投資風險"
相關文章
【基本面】台灣版價值線:股市總覽
【基本面】股票新手如何選股
【技術面】用一條均線看出股票趨勢
【交易日記】深夜超商裡的選擇權玩家1
【交易日記】深夜超商裡的選擇權玩家2
【交易日記】深夜超商裡的選擇權玩家3
追蹤Instagram:dreamingstock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離婚證人